首页 >  活动 >

2014年第二次四川博物馆指导活动

2014年第二次四川博物馆指导活动

日期
2014年12月18日至31日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学院、四川大学美术学院(成都)

民族志之眼项目的第二次的活动于2014年12月18日至31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与重庆及其邻近地区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三个参与单位组织并在成都四川大学美术学院进行的。十七位来自中国各所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以及美国西北大学的年轻学者、齐聚四川、考察当地抗战时期的艺术实践与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博士生和在读研究生。Photo1

本次会议的重点放在当时的学者如何在1930和1940年代透过出土文物、实地考察和展览品来塑造、重新配置中国文化的定义。成都和临时首都重庆为战争期间的文化中心。这两个城市作为流亡画家的避难所、在战争年代经历了一连串的艺术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东部城市的画家。许多大学和艺术学院迁至重庆与成都地区并发展艺术创作的新方法。同时、这些地区也成为重要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心。因此、在这个地域依然能找到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当时的研究设备以及过去政府的文件。此外、近期这里还大规模收集了一批1930和1940年代流行文化的收藏品。我们造访了许多地方、在参观收藏品和运用当地资源的同时、参加的学员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报告。

Photo2鉴于这些情形、我们认为12月的会议是作为先前参观北京的收藏品的补充并将我们的重点从抗战时期什么是“艺术”转到对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和流行文化上来。通过仔细比较学术创作、例如在研究之旅中拍下的照片、近期收集的博物馆藏品或是考古绘图并与艺术家所选出来的视觉模式做比较、学员研究以及塑造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化观点的潮流以及艺术语言。

在本次活动中、学员们参观了现存的博物馆、如: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安仁)以及战时的研究院和政府设备等。通过考察出土的历史文物、如新视角中的三星堆博物馆等、学员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方法论与民国初年研究员分类新发现文物的知识论方面。而在成都和重庆图书馆的活动也给学员们提供了搜集研究材料的重要渠道。

Photo3此次活动、许多尤其是来自中国东部的学员、是第一次使用四川的材料。对此、架构起好的考察会议有助于培养学生直接处理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能力。比如、进一步参观张大千和其团队的敦煌壁画缮本、学员们能辨别出复制技术和笔法之间的微妙差别、也能逐渐意识到艺术家在佛教石窟内如何学习以及适应“时期风格”。

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学员們在收藏品前进行引导讨论以及在每个会议中分组发表特定的主题。这样的新模式为学员的参与创造了一个热烈的辩论与交流环境。


Connecting Art Histories Logo这次的博物馆指导活动由盖提基金会(Getty Foundation)中连结艺术史(Connecting Art Histories)的部门发起并慷慨赞助。

Last edited by: MO
Latest Revision: 04.02.2015
zum Seitenanfang/up